公司简介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系盛源集团子公司之一,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册资本13.7亿元,占地600亩,位于濮王产业园,是一家专门从事聚碳酸酯(简称PC)及改性材料研发与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聚碳酸酯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于2017年投资19.5亿元建设一期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2019年11月一次试车成功,是国内第一大非光气法单体生产装置,具有节能环保、无工艺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危险物料全流程循环的独特优势,该项目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河南省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空白,荣获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公司产品聚碳酸酯及其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内饰、医疗器械以及3D打印等领域,市场前景良好。


公司二期项目则是同中石油合作在建的5.4万吨/年特种聚合物项目,其中含3万吨/年低熔指PC侧线项目、年产5000吨/年生物基PC项目,5000吨/年特种PC项目、3000吨/年氢化双酚A项目、1000吨/年异山梨醇项目、1万吨/年改性塑料生产线项目以及1000吨/年聚苯硫醚和1000吨/年高温尼龙PA10T中试线项目。目前,1万吨/年改性塑料生产线项目已于2023年10月建成,多个牌号产品已获得客户订单;1000吨/年聚苯硫醚项目已于2023年11月底建成,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注塑级产品;1000吨/年高温尼龙PA10T项目将于2023年12月底建成;3万吨/年低熔指PC侧线项目计划2024年9月建成;5000吨/年生物基PC等其他几个项目计划2024年12月建成。中石油和盛通聚源的合作,充分发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强大优势,既保持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又充分发挥央企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业务融合,共同推进熔融酯交换法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及相关紧缺单体生产技术的突破,努力在生物基特种材料、特种膜的关键材料制造、特种材料化学品三个方向,突破国外高端聚碳材料技术与工艺卡脖子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促进聚碳酸酯类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形成聚碳酸酯产业及其上下游规模化产业集群。


公司始终将人才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观念,在北京注册成立濮源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建立“人才飞地”,柔性引进高端专家人才26人,吸引科研人才41人。全力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研发中心,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成4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


我公司始终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四川轻化工大学联建特种聚合物新材料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攻关非光气熔融交换法制备DPC和聚碳酸酯生产关键技术,公司聚碳酸酯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也入选了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名单。


2023年3月21日,盛通聚源公司同郑州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签约仪式上,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郑州大学签署《钙钛矿光伏用生物基光学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合同书,借助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的科创资源,在“卡脖子”技术、原创性技术、迭代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上实现突破攻坚。该项目的研发起步推动了公司产品切入光电产业链,助力生物基聚合物化工产品的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同时,公司正在与省市科技部门、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相关高院进行战略合作沟通,拟共同成立特种工程材料研发中心,主攻溶液聚合技术、聚合物溶液加氢技术、酯交换融熔聚合技术、相关单体的合成和提纯技术,现正在积极商讨中。


未来五年,公司将以聚碳酸酯为依托,向高端PC等领域拓展,做通做透聚碳酸酯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紧抓国产替代风口,迈向中高端市场阵营,努力成为未来濮阳市新材料产业龙头,打造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狠抓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聚碳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间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水平,实现区域内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


公司简介配图.jpg